專項債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是長期以來的政策導向,但受限於運營模式等瓶頸,專項債資金在新基建領域的利用並不充分。當前正處於下一年度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謀劃的關鍵階段,探索專項債支持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專項債投資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渠道亟待暢通。2020-2022年,中國分別安排新增專項債券額度3.75萬億元、3.65萬億元、3.65萬億元,已成為中國拉動投資、提振經濟的重要工具。近年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相關配套基礎設施需求不斷提高,亟需各方麵渠道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但從發行實踐看,專項債更多支持以“鐵公機”為代表的傳統基建,投向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渠道仍不暢通。
根據現行法規製度,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項目需滿足如下要求:一是公益性項目,二是具有一定收益,且對應政府性基金收入或專項收入。這就導致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選擇時,既要避免投資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項目,又需要項目具有較為明確的收入來源。目前僅有少量充電樁、智能停車場等具有明確收入預期的項目獲得專項債支持,圍繞數字經濟基建的收入模式尚不明確,成為相關項目獲取專項債資金的主要堵點。
專項債投資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麵臨三重挑戰。一是數字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具有較高不確定性,項目營收模式構想可能與實際運行有較大落差,麵臨項目收入低於預期的局麵,造成後續專項債償債壓力。二是數字經濟基建項目對地方政府的甄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數字經濟、智慧能源等新基建具有廣闊投資空間,但新模式新業態對項目投資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麵臨專業性人才缺乏的客觀現實,項目甄別能力麵臨挑戰。三是數字經濟相關軟硬件技術高速迭代升級,可能導致已建成項目的資產價值快速縮減。這就涉及到專項債支持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時空統籌與投資節奏安排,需要國家層麵對相關基建進行統籌規劃。專項債投資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可重點探索五大領域。
一是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除園區廠房、道路、供熱、汙水處理等傳統基建外,重點支持園區工業互聯網相關基建,支持配套數據中心以及包含光伏等分布式能源、物聯網、5G通訊等新基建內容的項目,以廠房租金作為償債收入。
二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持包含智能充換電站、5G通訊等新基建內容的道路、停車場等市政設施新建、改造,加快新能源汽車、移動智能終端等產品應用推廣,以充換電服務、停車費以及道路燈杆租金等作為償債收入。三是城鎮社區的智能化升級,鼓勵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可探索以物業費或政府相關支出部分作為償債收入。四是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持儲氣、儲能等智慧能源調峰保障係統、管網係統建設,支持水、電、氣、熱等智能終端改造升級,可探索以相關能源資源供給價格分成作為償債收入。五是推動存量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閑置資金用途調整,通過對存量專項債資金使用績效評價體係的調整,引導資金投向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作者孟凡達係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財經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王婕係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웥𘫯𗑧🠤🂤𘭥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